如果你的孩子要求你讲机甲战争的故事,你可能会觉得无从下手。但在如今的AI玩具市场,这些都不是问题。近日,汤姆猫AI童伴机器人正式亮相,起售价1499元,尽管价格居高不下,却在短短三天内销售超过300台,令人惊讶。
这款AI玩具除了能与孩子进行智能对话,英语交流,甚至情感陪伴,迅速成为家长们的新宠。而随着“AI+硬件”的深层次地融合,AI玩具被普遍视为大模型落地的最佳场景之一。市场上,大量初创企业如跃然创新(Haivivi)、FoloToy等相继推出各类AI玩具,展现出强烈的市场热情。
这些“智能小伙伴”不但可以对话,还能讲故事、朗诵古诗,甚至能调皮地变身为艾莎公主或米奇,陪伴孩子的成长。比如,李勇创办的BubblePal玩具,在上线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便激活了1万台,销售额冲破400万元。这样的市场表现引发了广泛关注,AI玩具似乎是未来的趋势。
然而,火爆的销售背后,关于“智商税”的质疑不断。许多家长开始反映,孩子的发音和表达能力限制了AI玩具的准确互动,造成了指令误判。此外,孩子们对于玩具的兴趣变化快速,AI玩具的互动仍显乏力。安全问题同样引发了关注,如何在AI回答时避免给儿童带来不良信息,仍然是一个挑战。
而记者的调查也表明,家长们对于AI玩具的教育效果和陪伴功能持谨慎态度。虽然AI玩具融合了趣味性和人工智能的交互性,但如果仅限于语音对话,其教育能力依然不足以与传统玩具相提并论。这是否意味着,花大价钱购买AI玩具会成为一种智商税?
对此,业内有经验的人指出,AI玩具若能够根据儿童的需求进行持续内容更新,从而提供更丰富的教育体验,便可帮助消除家长的顾虑。在技术快速的提升的今天,AI玩具市场的竞争愈演愈烈,如何平衡价格、趣味性、教育性,将成为每一个相关企业一定思考的问题。未来,只有真正解决儿童的需求,才能摆脱“智商税”的阴影。AI玩具的红利是否会持续?让我们拭目以待!返回搜狐,查看更加多
下一篇:儿童电话手表是智商税吗